区秋帖子下面回复说道:“我是江州理工大学的老师,这家公司我知道,是我们学校学生创业的公司。”
“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你,公司是正规的,公司所研发的产品还得到了联合国的认可。”
“兼听则明,请大家在上网的时候也要分辨信息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去年12月全球人工智能大赛第1轮就已经开赛。
萧江也履行了承诺参加了第1轮的考试,带领队伍获得了夏国区笔试的第1名,顺利带领江州理工大学进入了下一轮。
在这个关键的节骨眼上,怎么可能让人污蔑萧江。
萧江的事迹在江州理工大学也是传奇。
他主动申请退学,也让很多熟悉和了解萧江的学生感到极为的不公平。
所以当区秋站出来为萧江说话之后,更多的江州理工大学学生也站出来为萧江和川江科技公司说话。
大家纷纷回帖。
“你是哪根葱呀?川江科技公司的老板就是咱们学校的学长,人家创业获得联合国认可的时候,你恐怕还在为自己的期末考试犯愁呢。”
在众多网友的疯狂回帖之下,吓得张林海只有删帖赶紧走人。
在2002年的4月底。
包括杨凌在内的5名新招募的员工全部到位。
萧江即刻为众人分工。
氧化石墨烯生产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是提前要生产出石墨烯。
工厂已经掌握了相关的技术,通过高温高压等方式生产的石墨烯。
而氧化石墨烯的生产方式有通过高氧化剂的氧化法,有通过高温高压条件下将石墨烯暴露在氧气之下的氧化法,也有通过甲烷等物体采用剥离办法进行氧化。
所有的办法中,通过高温高压在高浓度氧气暴露的办法,取得氧化石墨烯纯度最高,半导体性能最好。
但这只是图灵和诺伊斯在虚拟实验室之中理论。
要将理论的结论转化为现实条件的具体产品,还是需要萧江通过每一种方法进行尝试。
经过半个月不断地尝试,5月中旬氧化石墨烯总算被生产了出来。
结果也和诺伊斯当初预估的一样。
通过石墨烯暴露在高温高压的高纯度氧气环境之下,所制备的氧化石墨烯纯度最高,杂质最少,半导体的性质最好。
单纯的氧化石墨烯的半导体性质可以用于生存内存等产品,但是其读写速度依旧不尽人意。
所以实验室还是要按照之前的方案,将氧化石墨烯材料和氧化钛材料按照相应的规则进行排列制作,形成氧化石墨烯氧化材这种半导体材料。
这种工艺虚拟实验室也早已经给出了答案。
萧江要做的就是带领实验人员将设计落地就行。
此时萧江招募的技术人才就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作用。
他们不需要任何的想象,只需要严格的按照设计图纸进行生产制备就行了。
同时萧江对所有的生产制备程序都进行了严格的保密。
一个人根本就不知道其他人的工序是什么。
而且他们对设备完全不了解,就算是知道这些工序有意向竞争对手或者是海外的半导体公司泄密,在没有设备没有详细的图纸情况下也没有办法将这项技术复刻。
技术说起来简单,制备石墨烯制备氧化石墨烯制备氧化钛,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就是相应的半导体材料。
但实际上该项技术只是诺伊斯和萧江在虚拟实验室之中花费了大半年的时间搞出来的。
这是人类最顶级智慧的结晶。
连续一个月,实验室所有的工人都没有回家休息。
他们知道这段时间公司研究的产品应该会有结果了。
包括杨凌在内的技术人员其实心中都没有底。
他们能够隐隐约约猜到应该是在搞一种新的半导体材料,但是这种新材料到底有多强大的性能,大家还是不太清楚。
当实验人员把最终的成品送到萧江的面前时。
萧江还是有一些激动。
材料是灰黑色的圆形小珠,总重量大概1g。
这样的材料真的具有半导体的属性吗?
萧江立刻按照虚拟实验室提供的方法进行测试。
其实测试的方法也非常简单,把该项材料当作内存颗粒进行测试就行了。
测试的结果和实验室的理论结果一样。
氧化石墨烯和氧化钛半导体一克的产品可以提供10GB的存储量。
而且这种材料还有非常让人惊喜的属性。
在制作的时候,外界的温度、压力、通电电压不同,属性也不同。
既可以当做断电之后就不能够存储数据的内存,也可以当做断电之后可以持续保存数据的硬盘。
发现这个属性之后,萧江非常的惊喜。
萧江对材料的读写速度进行测试,发现该读写材料要比之前萧江搞出来的dd22快1000倍以上。
得到如此夸张的性能让萧江也是目瞪口呆。
这种材料所展示出的强大属性要比自己之前设想的还要好无数倍。
萧江觉得自己之前费心费力搞出来的DDR2技术一点都不香了。
而且萧江还认为,如果这项技术能够量产,那么肯定不能够直接就拿出最好的性能,还得向材料之中添加一些杂质,降低其读写速度。
不然太夸张了,市场可能接受不了。
因特尔可以挤牙膏,萧江当然也可以挤牙膏。
李大川也舔了舔舌头,他虽然不是很清楚半导体材料的各种参数到底代表什么意思,但是他作为网吧第一大管家,也从事计算机相关行业好几年,知道内存或者硬盘读写速度增加,对计算机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性能的飞升!
有些时候你升级计算机换一个读写速度更快的内存和硬盘,要比更换你的cpu更有效果。
萧江安排实验室用氧化石墨烯和氧化钛半导体产品生产了两种产品。
第一种是存储量为4gb的内存以及500g的硬盘。
之所以是做4gb的内存,而不是做得更大,并不是技术受限,而是现有的处理器以及操作系统的限制。
目前Windows XP的操作系统32位只能够支持3.25GB的内存。
同时,这个配置也是市面上最常见的配置。
当然萧江也让实验人员将内存的频率调整到了现有主板可以识别的频率,以此来保证内存能够顺利的运行。
一天之后,由新型半导体材料通过不同制备方式生产出来的内存和硬盘摆在了萧江的面前。
萧江立刻让李大川安装在电脑上测试。
电脑采用的是最新款的奔腾四处理器。
李大川开始测试电脑的性能。
首先是测试内存和硬盘的读写的速度。
李大川将其他硬盘之中的文件传输到被命名为F盘的新半导体材料硬盘。
果不其然以前如同蜗牛一般慢慢传输的文件,几乎是瞬间移动到了新的硬盘,而受制于速度的并不是新硬盘的读写速度,而是旧硬盘的读写速度。
紧接着是测试内存的读写速度,除了使用专业的软件以外,更重要的是实际体验。
李大川通过运行游戏,程序多开的方式,进行了测试,体验感也非常的好。
这种感觉让萧江也有一些惊艳。
即便电脑芯片比起二三十年之后的电脑芯片要落后许多,但是搭载了新型内存和新型硬盘,给人的体验还算不错。
在运行传奇游戏的时候,游戏几乎是秒进,而作为对比组的另一台网吧机,这边都开始运行游戏,那边才刚刚进入开机画面。
看到这一幕,李大川欢呼起来。
他除了是网吧的老板以外,还有一个身份就是游戏的玩家。
他已经受够了进入游戏那种如蜗牛爬梯的速度。
现在这一切都改变了。
萧江开玩笑对李大川说道:“咱们这个算不算是大马拉小车。”
大马的是内存和硬盘,小车指的是电脑的cpu。
李大川开玩笑说道:“是不是大马小车我不知道吗,但我知道我们肯定是发财了。”
经过了详细的研讨之后,萧江把这个新一代的内存命名为墨钛内存,而内存的技术规格则肯定不用过去的那些什么DDR1DDR2来表示了,因为现在的技术水平早就超越了此规格不知道几代。
所以新的命名规则为墨钛内存一代或者是墨钛内存二代。
就如同潇湘当初所设计的那样,绝对不能够直接把所有的技术运用在市面上,英特尔会挤牙膏萧江同样会挤牙膏。
萧江决定先行推出墨钛内存一代,以及墨钛代硬盘。
墨钛一代内存最大可以做到单条内存16g,其读写速度为DDR2读写速度的4倍。
4倍不算多,但是足够碾压现在市面上所有的产品。
而墨钛一代的硬盘其实更加雷同于后世的固态盘。
其存储原理也和固态盘几乎相同。
只是材料更加先进,所以性能更强劲。
墨钛一代的硬盘单块硬盘可以做到500g,读写速度为传统机械硬盘的20倍,这极大地提高了市面上硬盘的性能及读写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