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石墨烯氧化钛生产车间所使用的生产设备大部分都已经准备完毕。
紧接着就是招人。
萧江仔细计算过的,按照生产流程和工艺,目前工厂至少得需要5名技术人员,以及若干的工人。
这5名技术人员,至少2名的是化学材料相关专业的,1名是物理学相关专业的,剩下2名的是半导体相关专业的。
萧江和李大川在全国各大高校论坛发布了招聘启事。
川江科技公司这一次招人,工资待遇也非常的丰厚。
按照员工技术等级的不同,公司可以开到8000到1万元的工资。
在人均工资不过几百块的2002年,这个工资数额还是很高了。
招聘没有笔试直接面试。
邀请应聘者到江州市,由萧江亲自进行面试。
其实这样做也筛选掉了一大部分投简历投着玩的人。
如果一个应聘者愿意花费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过来应聘,这就说明他对这份工作非常地在乎。
反之如果他连面试都不愿意来,那这种员工即便是最后应聘上了,有可能也不太靠谱。
水木大学,材料化学系。
研三的学生张海林正在为自己的工作发愁。
水木大学在这个年代的确是全国最优秀的学校之一,学生也是天之骄子。
学生毕业后无论是放在哪个企业,大家都是抢着要。
水木大学的学生去找工作,更多的选择不是用人单位去选他们,而是他们去选用人单位。
正在看学校论坛的张林海和室友们也看到了川江科技公司的招聘启事。
室友们看到了工资待遇一下就议论了起来。
“这个消息未必是假的吧,公司居然开出8000到1万,这也太夸张了!”
“咱们去跨国企业,能够有个三四千的工资都算顶天了。”
“对呀,这消息是不是会不会是骗人的?”
大家招聘企业是川江科技公司,觉得熟悉而又陌生。
川江科技公司是什么公司?
水木大学之中还是有人非常关心国内国际科技的发展。
“川江科技公司你们不知道?兴科文汇总知道吧,兴科文汇的语音识别技术就是来自川江科技公司的。”
“原来是这家公司啊!”
这样一说大家恍然大悟,也认定了川江科技公司并不是什么骗人的公司,而是正儿八经的科技公司。
可是,疑惑又来了。
大家也不知道川江科技公司到底要干嘛?
“他们不是一家网络科技公司吗,怎么还要找材料化学专业的学生?”
同学们问张海林:“你要不要去看一下?你本来就是江州人,要是能够在家门口工作,还拿这么多的薪酬,还是相当不错。”
张海林的确是动心了,但是张海林有一些纠结。
“你看这个招聘启事上面,只对专业有限制,对学历没有限制。”
“也就是无论你是一本的学生还是二本、三本的学生都可以去应聘,这个招聘启事也是太水了吧。”
大家看到这一点之后也觉得很奇怪。
因为跨国企业或者是海外的公司,开出这么高的薪酬,对学历是绝对有要求的,有些企业对学生的对学校还有要求,非21985的学生是绝对不会用的。
但川江科技公司非常的奇怪,只要求专科以上,对学校没有任何的要求。
反正都要回家,张海林还是决定去看一看。
“先去看看再说,川江科技再怎么说也不是骗子公司吧。”
同样来自长安理工大学的杨凌也看到了学校论坛上关于川江科技公司的招聘启事。
杨凌本身是来自西部的山区,勤工俭学,好不容易考上的大学。
杨凌本来是有机会拿全额奖学金读研究生的,但是他放弃了这个机会。
因为家里面实在是太穷了,还有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要养,父母的身体又不好,他希望能够早一点的出来工作,赚钱养家。
川江科技公司的高额的薪水的确是吸引了他。
杨凌本身是学习化学材料的,对科技很感兴趣。
前段时间萧江和米国各大科技公司的二代内存之争闹得沸沸扬扬的,让杨凌也很感兴趣。
杨凌还通过上网得知研发出二代内存技术的萧江好像也是一名学生,而且专利技术本来是被国家给认可了。
这让杨凌佩服不已。
萧江因为各种原因,所研发的技术被西方全面打压。
但是萧江这种宁可放弃产品的市场,也不愿意对米国和西方资本妥协的精神让杨凌看到热血沸腾。
看到萧江的科技公司要招人,杨凌当然愿意去试一试。
4月2号。
李大川对简历进行了一个统计,因为薪酬非常的高,再加上没有学历限制,投简历的人非常多。
原本只招5个人,投简历的人数超过了1000人。
经过详细的筛选之后,萧江和李大川共同决定有面试资格的45人。
这45人之中包括张海林等名校的学生也包括类似于江州文理学院等二本学校给学生。
萧江对这45个学生发出了面试邀请函之后,同意过来面试的学生只有40人。
江州市是内陆城市,并非一线城市,除非像张海林这种家就在江州的名校学生愿意来试一试外,大部分都不愿意来。
大家也在怀疑。
天上哪儿会掉下馅饼?
江州市公务员的工资也不过才几百块钱,沿海地区跨国企业的工资也不过才三四千块钱。
萧江这能开出八千到1万的工资,说不定是传销呢。
萧江也喜欢到各大学校的网络论坛去了解相关的信息,看到学生们对他招生的评价哑然失笑,不予以解释。
工作其实也是一种缘分。
是相互之间的选择。
4月10号,萧江借用了兴科文汇在江州市的写字楼组织面试。
从长安理工大学远道而来的杨凌以及回江州探望父母顺带过来参加面试的张海林同时抵达了面试现场。
兴科文汇的写字楼虽然谈不上豪华,但是里面的设备以及环境,还是让大家的前来面试者的心情放松了不少,看着不像是皮包公司,而是想干实事的。
面试由萧江、高媛、蒋则涛、李大川4人同时进行。
其中萧江和高媛才有评分权。
按照抽签的号数,第1个进来的就是来自于水木大学的张海林。
萧江首先是询问了张海林几个关于材料方面的专业知识。
水木大学的学生的确是非常优秀,张海林一一回答。
答案让萧江很满意。
随后萧江又问道:“张先生对全球的半导体市场怎么看?”
“目前全球的半导体材料大部分都是硅晶体,而且我们的硅晶体芯片也符合摩尔定律,你是学习材料学的,对有人提出世界一定会存在于比硅晶体更好的半导体材料,这种材料的体积更小,运算速度更快,功耗更低,你怎么看?”
萧江提出这个问题之后,张海林首先是感觉到有些奇怪,随后觉得有些好笑。
他内心说道:“世界上哪儿会存在如此夸张的材料?”
要是存在,西方的那些半导体专家早就搞出来了。
西方搞不出来的东西,那一定就是不存在的。
张海林认为萧江提出的这个问题根本就不专业。
但是萧江是主考官,所以张海林有一些怀疑这个公司的专业程度,他又在怀疑这个公司是不是皮包公司。
所以张海林坚决地回答说道:“这种材料是绝对不可能存在的,人类在探索半导体材料的时候也走了很多弯路,尝试了很多不同的材料,但最终还是确定了硅晶体,这已经证明了硅晶体是当今世界上最适合于做芯片的半导体材料。”
“无论是英特尔、三星还是英伟达等科技公司,也是以硅晶体材料技术为基础开发的产品,如果这个世界上真的存在于你说的那种材料,那么米国的这一些半导体公司和科研公司早就已经发现了。”
“你说的东西是不存在的。”
张海林说这话的时候还有一些生气,觉得萧江在侮辱他的智商。
而且他怀疑萧江的学历。
特别是他看到李大川那副吊儿郎的样子,根本就不像是学者或者是教授,反而像是无业游民,更是认为这次的面试毫无意义。
张海林觉得自己的回答是满分。
如果这是一家正经的材料公司,那么肯定会录用自己。
萧江点点头说道:“我们的面试结束,请你在外面等候通知。”
没有立刻告知自己是否录取,是让张海林有一些不开心。
第2个进来面试的是来自西北理工大学的杨凌。
经过了简单的询问之后,萧江发现杨凌对半导体材料也是非常的了解,其知识的渊博程度要比刚刚的张海林丰富得多,张海林更多的是夸夸其谈,动不动就引用英国或者是美国的先进论文。
杨凌则不然。